來源:市搬遷辦日期:2024-06-28
“白墻灰瓦水天藍,引客新居煮酒酣。若問前朝西子女,依然錯認是江南?!弊呓R澤縣平川鎮“筑夢新居”,前有小溪流水,中有民居院落,后又花園菜畦,放眼望去,一座座整齊明亮的農家小院與亭臺樓閣倚靠一灣碧水,倒映出一副和美鄉村新畫卷。
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是關乎群眾福祉的民生工程、生態工程、發展工程,自2022年實施該項目以來,張掖市立足當前,著眼長遠,誓要將身處威脅的群眾搬至安全的地方,聚焦人居環境改善、富民產業創收、生態環境保護,統籌考慮地域特色、產業發展、交通區位、空間布局,建成樂民新城、平川集賢家園、六壩集鎮、老軍豐城新村、羅城新侯莊等一批符合當地文化風貌、方便群眾生活的鄉村新居,助力新農村建設增“顏”又提“質”。據統計,全市共建設安置點82個,安置群眾15501戶。
選址規劃添錦繡。嚴格按照“四避開”“四靠近”“四達到”要求,優先選擇經濟發展基礎好的縣城、集鎮、中心村和工業園區,既做到村莊規劃符合地方特色、長遠發展,又利益群眾生產生活。甘州區三閘鎮注重安置點建設與特色農業發展、休閑旅游等第三產業融合,新建三閘新村安置點位于張靖公路東側,交通便利,又毗鄰甘州水驛、西部七彩休閑園及雙河灣希特果蔬園,打造塞上水鄉,展現田園風貌。臨澤縣倪家營鎮梨園紅色美麗村莊以梨園口戰斗遺址為核心,展現厚重的紅色文化底蘊和舒適的現代生活氣息。
打造新居安民心。按照“政府引導、政策支持、統一規劃、搬遷集中、人畜分離、設施配套”的思路,沿襲文化風貌和歷史沿革,建設連片住宅安置點,統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、衛生改廁資金、農村水系工程、農房抗震改造資金、自來水建設等工程項目資金,用于基礎設施配套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。臨澤縣平川鎮賈家墩村集賢家園秉承“集于山水之間、賢于家園之中”的理念,修建“簡約中式”高質量住房34套,一體推進生態頤養住宅區、健身娛樂區、綠化景觀區、畜禽養殖區等四個功能區建設,讓搬遷群眾安心入住。
產業驅動擴動能。把避險搬遷與產業振興、創業就業相結合,集中規劃產業發展空間,引導項目向園區集中,促進搬遷群眾產業致富、穩定增收。民樂縣樂民新城安置搬遷群眾9409戶,利用工業園區經濟基礎好、效益突出的優勢,積極對接龍頭企業,持續培育壯大特色農副產品加工、化工新材料、裝備制造、生物制藥、現代物流等主導產業,吸納搬遷群眾就近就業。同時,依托現有場地,打造科普示范基地、展廳和人才培訓中心,提供技術支撐,培育技能人才;積極吸納搬遷群眾參與物業、保潔、裝修、商貿物流等勞務服務,將其作為就業安置有效補充。
拆舊復墾增顏值。按照“宜墾則墾、宜林則林、宜草則草”原則,加快遷出區舊宅拆除和復墾復綠,積蓄發展勢能,提亮鄉村顏值。至目前,完成2022、2023年舊房拆除20443戶,復墾復綠6132戶。各縣區及時跟進發展規模經營,鼓勵搬遷群眾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、轉讓,引導平臺公司、專業合作社、種植大戶對原有承包地和復墾增加的土地進行集中經營,對不具備灌溉和土質較差的區域種植苗木和牧草,改善農村風貌,極大改善空心村現狀,土地利用更加高效。山丹縣見縫插綠、擴展增綠、鞏固補綠,栽植各類苗木17000余株。培育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基地,建成年產值1.5億元的萬畝供粵港澳、江浙滬高原夏菜基地1個,千畝種植基地5個,日光溫室蘆筍種植大棚116座,新增就業崗位3500多個。